“從北京開會回來后,我就立即組織科室進行學習,把全國兩會的最新精神及時傳遞到基層一線,落地生根。”3月20日上午,在接受記者采訪時,全國人大代表、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陳培莉說。

一回到單位,陳培莉就忙碌了起來。談及參加全國兩會的情況,她告訴記者,她白天參加會議,晚上寫材料,經常要熬半夜才能休息。在這種情況下,陳培莉還一直牽掛著科室患者的安危。在她的心中,患者的利益永遠是第一位的!3月11日中午,剛在食堂落座,陳培莉就接到了科室副主任打來的電話,介紹一位食管癌術后患者的搶救情況。陳培莉說,科室醫生的臨床經驗豐富,但多一個人把把關,就多一分搶救成功的希望,“治病救人是醫務人員一直堅守的理念,特別是作為重癥醫學醫生,不到最后一刻,決不輕易言棄”。

今年全國兩會,陳培莉帶來了《進一步加強重癥醫學科建設的建議》。陳培莉說,我國的重癥醫學發展起步較晚,這些年學科建設、人才梯隊培養、科研水平都有很大進步,但重癥醫學相應的配套政策還不完善。她建議,增加對重癥醫學的投入,建議重癥醫學科建設應作為政府財政重點補助支持項目,政府財政托底醫院重癥建設;加強重癥醫學專業人才培養,鼓勵大學本科、研究生階段、規培階段及繼續教育階段開設重癥醫學專業;加強與高校與科研院所合作,提升重癥醫學科學研究與創新,加強重癥醫學科學科建設水平,以滿足日常重癥病人救治需求,有效應對突發衛生事件的發生。

做為一名全國人大代表,陳培莉還一直關注著‘一老一小’的健康服務問題。“要構建全國養老托育健康大數據平臺,統籌規劃和配置區域內‘一老一小’健康服務資源,為老人和未成年人的監護‘托好底’。”她說。
陳培莉告訴記者,在會議間隙,她抓住一切時機,跟不同領域的代表、委員交流意見。河南省代表團內有來自河南大學、鄭州大學等高校的全國人大代表,陳培莉就向他們建議,在大學本科階段開設重癥醫學專業,并得到了積極的回應。得知我國知名的重癥醫學專家、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杜斌是全國政協委員后,陳培莉專門和他溝通重癥醫學發展的想法。
陳培莉說,在兩會上深刻感受到國家對人民健康的重視,更堅定了自己守住生命‘最后一道防線’的信心。下一步,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,她計劃做好兩會精神宣講,把兩會精神送到基層一線,千家萬戶。她多次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調研,總結了一系列強基層的建議。她準備今后做更多的調查研究,就推動基層衛生工作發展上盡一份力。把重癥醫學工作做得更好,能夠在國家的應急體系建設中貢獻更大力量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