卵圓孔是心臟房間隔胚胎時期的一個生理性通道,正常情況下嬰兒在出生后2個月左右融合,若超過1歲未能融合,則形成卵圓孔未閉。近年來,越來越多研究發現卵圓孔未閉與不明原因腦卒中、偏頭痛等疾病密切相關。
卵圓孔未閉是指先天性心臟結構異常,是胚胎時期就存在的心臟血管結構異常,嬰兒出生后應當閉合而未閉合形成的畸形,其病因實質上是發育異常。簡單來說,人的心臟就像一個兩室兩廳的房子,在蓋房子的時候,為了搬運物品方便,就在本應該保持密閉獨立的兩個房間中間掏出一個洞,這個洞我們可以理解為卵圓孔,當房子蓋好后,為了保持兩個房間的封閉性,這個洞會被填上,而卵圓孔未閉就相當于這個洞沒有填上。
大多數患者的卵圓孔未閉不會出現心臟內血液分流或分流量很小,因此多無癥狀。理論上來講,即使卵圓孔未閉,在生理狀態下,一般不會導致血液異常分流或分流量少,患者不會出現癥狀。當因各種原因導致患者右心房壓力超過左心房時,卵圓孔未閉可致心臟內血流出現明顯的右向左異常分流,從而引起不明原因腦卒中、偏頭痛、減壓病、斜臥呼吸-直立性低氧血癥等相關臨床綜合征,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頭痛、頭暈、呼吸困難等癥狀,應該及時就診,醫生會考慮卵圓孔未閉存在可能,并進行相關檢查。
臨床上常用的診斷檢查包括:經胸超聲心動圖、經食管超聲心動圖、經顱多普勒發泡試驗等。卵圓孔未閉合并腦卒中、一過性腦缺血發作或偏頭痛等,應及時治療。常用治療方案包括藥物治療、經導管封堵卵圓孔、外科手術關閉卵圓孔等。
卵圓孔未閉發病率較高,很多患者終身無癥狀不需要治療,需要治療者一般預后良好,不必過度憂慮,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十分重要。對于發生腦卒中、偏頭痛等相關疾病或行封堵術的患者,應遵醫囑用藥,根據醫生制訂的隨診計劃按時就診復查,如出現癥狀加重的情況及時就診。
|